有没有自己当皇帝的游戏,感受了把当皇帝的滋味
作者:本站作者二、拥立OR废位当你占据了皇帝所在的城池的那一刻,就会有一个“拥立”OR“废位”的选项。(3)占据皇帝所在的城池。(3)自身势力不占据皇帝所在的城池,且占据皇帝所在的城池的势力为“轻视汉室”的势力。(3)自身势力不占据皇帝所在的城池,且占据皇帝所在的城池的势力为“轻视汉室”的势力。
历史上有没有文人当皇帝的?
我这里说的是“文人皇帝”,是梁武帝萧衍。萧衍博通文史音律,擅画能书,早在南齐时期,他就是南齐竟陵王萧子良交际圈中的“竟陵八友”之一。关于萧衍早期的文学经历,从《梁书·武帝纪》便可窥知一二:帝(萧衍)及长,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时流名辈咸推许焉。……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
我们再看看,《梁书·武帝纪》末尾对于萧衍的总结评价:加以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造《制旨孝经义》,《周易讲疏》,及六十四卦、二《系》、《文言》、《序卦》等义,《乐社义》,《毛诗答问》,《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老子讲疏》,凡二百余卷,并正先儒之迷,开古圣之旨。
王侯朝臣皆奉表质疑,高祖皆为解释。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天监初,则何佟之、贺蒨、严植之、明山宾等覆述制旨,并撰吉凶军宾嘉五礼,凡一千余卷,高祖称制断疑。于是穆穆恂恂,家知礼节。大同中,于台西立士林馆,领军硃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袂等递相讲述。皇太子、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
兼笃信正法,尤长释典,制《涅盘》、《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记,复数百卷。听览余闲,即于重云殿及同泰寺讲说,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万余人。又造《通史》,躬制赞序,凡六百卷。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诏铭赞诔,箴颂笺奏,爰初在田,洎登宝历,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
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又撰《金策》三十卷。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在陈述了这一大段内容后,姚思廉感叹道:“历观古昔帝王人君,恭俭庄敬,艺能博学,罕或有焉。”确实,萧衍在文学、经学、史学等等方面都有着卓著的成就,他曾著有《制旨孝经义》、《周易讲疏》、《乐社义》、《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老子讲疏》等二百余卷的作品。
又主编《汉书》六百卷,称:“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其著作之丰,可谓历代帝王之罕见者。既然萧衍成为了开国皇帝,沈约、范云等也变成了开国功臣,那“竟陵文学”势必得到推广,他们倡导的诗风,也推动了南梁王朝文学的发展。对于萧衍在这一方面的丰功伟绩,李延寿亦为之惊服,他在《南史》中称赞道:“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而江南的文治昌盛,不仅使南方文化“百花齐放”,也吸引了北方的文人及旧代大族,对此,作为东魏权臣、北齐缔造者的高欢带着半不屑、半忌妒的语气道:“江东复有一吴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这种文化上的凝聚力,对于整个政权都起到了稳固的作用,或许颇能提高人们的认同感。所以,我认为,萧衍堪称是“布衣素族”(《南齐书·高帝纪》载萧道成语)习文者中成就最为杰出的人物。
在游戏《三国志11》中,皇帝该不该废?称帝的条件是什么?
在游戏《三国志11》中,有一个很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汉天子”,也就是皇帝。在有“皇帝”的剧本中,他都是处在一个特定的城池里,不能随意地移动。他虽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可更像是一个牌坊,手下没有一兵一卒,一钱一粮,甚至连移动都不能移动。但是,他还确实是有那么一丢丢的作用的。一、皇帝的作用,给钱or要钱给钱就美滋滋了,但是要钱……给钱的话,这里面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有三条:(1)自身势力是“重视汉室”的倾向。
而且因为势力的不同,一次性给的钱的数量还不等。比如刘大耳,一次就是给3000金。这对于前期往往处于穷困潦倒之中的皇叔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其他的,比如其他汉室宗亲、马腾、陶谦等等“重视汉室”的势力,也会获得1000、500不等的金钱。(2)自身势力主城金钱非常的少,势力较小。这个金钱具体需要少到什么程度我也说不准,但是,前期单城的时候,基本上就有不了钱。
只要够穷,势力占有的城池较少,就有可能触发皇帝送钱的剧情。(3)自身势力不占据皇帝所在的城池,且占据皇帝所在的城池的势力为“轻视汉室”的势力。其实从送钱的剧情也可以看出来,其中有一句“陛下对于A的拥护甚感不安,故对B有所期待”的对话剧情,A指的就是占据皇帝所在的城池的势力,很明显,如果是“重视汉室”的倾向的势力,那他还不安个锤子。
而你的势力如果不是“重视汉室”的势力,那他期待你去干嘛?当然,你想为皇帝分忧,不想要钱的话,可以长期把自己的君主放到外面别在城里。这样,就不会触发了。而皇帝要钱的话,也有这么几个条件:(1)自身势力是“重视汉室”的倾向。(2)自身势力达到“五官中郎将”职位及以上职位的时候。(3)自身势力不占据皇帝所在的城池,且占据皇帝所在的城池的势力为“轻视汉室”的势力。
满足这些条件,皇帝就有可能来找你要钱。要钱的数量,一般来说,当主城的钱超过2W的时候,就一次性要2W,不到2W的时候,一次性要一半。而且时不时地就来打秋风了。也是要了亲命了。给钱,就是一大笔,肉疼得不行。而不给的话,手下将领中,“重视汉室”倾向的,都会掉忠诚,也非常的麻烦。尤其是一些出门在外的,没准就被人拐跑了。
而规避皇帝要钱,自然也有一些办法。(1)自势力君主长期不在城里。这个也就是降低被要钱的概率,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啊,总有被债主堵住门子的时候。(2)减少主城的金钱数量。自势力君主所在的城池里,不要放那么多钱。那皇帝来要钱的时候,也能相应地给得少一点。(3)占据皇帝所在的城池。上面那俩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而打下皇帝所在的城池,才是一劳永逸的事。二、拥立OR废位当你占据了皇帝所在的城池的那一刻,就会有一个“拥立”OR“废位”的选项。那“拥立”OR“废位”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其实这个对于玩家来说,作用不是特别的大,只是个人喜好罢了。“拥立”的话,主要三项好处:1、手下“重视汉室”倾向的将领,忠诚 20。2、“重视汉室”倾向的其他势力,友好度上升。
3、每回合有一定的技巧值P加成。而“拥立”的话,正好相反。当然,也不会每回合扣技巧值P。对于玩家来说,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原版的将领忠诚本来就比较好往上加,尤其是已经能占领皇帝所在城池的时候,自身势力往往已经不算弱了,更看不上那么点钱了。而对其他势力的友好度,更是无所谓。当自身势力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原版的难度,根本无所畏惧,谁来灭谁。
当然,因为“重视汉室”倾向的将领和势力更多一点,所以,“拥立”的话,往往比“废位”更容易一点。尤其是即便是你“废位”了皇帝,你也当不了皇帝,那你废他干嘛?除非你自己选择的势力,手下就是一帮子造反派,比如张角、董卓、袁术之流,不然,还是“拥立”更好一点。比如我用曹操占据了汉献帝所在的洛阳。选择“拥立”的话,手下“重视汉室”的张邈,会上升忠诚度。
而选择“废位”的话,张邈就会掉忠诚度,甚至直接下野也说不准。而其他心向汉朝的势力,也会对于“废位”皇帝的那个势力,降低友好度。三、称帝的条件其实称帝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占据24个城池即可。占据了之后,过上三五个月,就会提示你当皇帝了。当然,月末的时候,你的自势力君主必须在某个城池或者关港之内才行。不同的是,称帝的剧情不太一样罢了。
如果你选择的君主是“重视汉室”的,那汉献帝会选择主动禅让。如果你选择的君主是“轻视汉室”的,那你手下的某个“轻视汉室”的野心家,就会逼迫汉献帝传位给你。如果此时汉献帝已经被人给废了,那你的手下(一般是军师)会给你提意见,说手下都希望你登帝位,然后你就自立为王了。结语所以来说,皇帝其实就是对于忠于汉室的一些势力,还是多少有点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