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的织田信长,为啥老是娘化织田信长
作者:本站作者日本人心目中的织田信长其实和历史上的织田信长差距非常大的。下图是光荣游戏中曹操和织田信长的对比,一看就明白,左侧的是织田信长,右侧的是曹操。这款游戏将曹操的个人发展历史结合到战棋类的游戏模式中(如果拾部君没有记错游戏模式和玩法的话),使得拾部君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确实了解到一部分知识,当然,跟历史书上写的内容,肯定是不够专业详实的。
为什么那么多人推崇日本的织田信长?
为什么日本人那么的推崇织田信长。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些自己的看法。下面让我一一道来:至于织田信长的生平什么的,我这里就不予赘述了。“百度百科”或者关于《日本战国》书籍描述的都比我详尽。一、织田信长符合日本人的文化精神。日本这个国家喜欢以物喻物。就像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中对于日本人精神文化的描写。
日本人上层总喜欢将自己的描述为“灿若菊花”。但是日本的下层群众更喜欢樱花。樱花这个花非常奇特,它们每年3月开花,开花后很快便会凋零。而在它凋零的过程中,樱花的花瓣会如同雪花般随风摇摆,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绚丽美妙。而织田信长的一生也如同“樱花”。他死的时候四十九岁那时正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就如同那3月盛开的樱花般。
本能寺之变一场大火彻底焚毁了织田信长的野望。不是也正如樱花般绚烂之后快速凋零。最后化为一曲“敦盛舞”。二、悲剧式英雄更容易得到大众的同情。今川义元没有消灭信长、巨大的畿内包围网没有击败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和毛利元这些一时英杰都倒在了信长前进的道路上。结果,就在天下大势已定,统一仅仅是时间问题。后院起火被其手下大将明智光秀偷袭,而命丧本能寺。
如何不令后来读史人为之扼腕叹息。三、信长的势力为日本战国的结束定下了基础。日本有句话:天下一张饼,信长是收麦人,秀吉是做饼人,家康是吃饼人。这句话流传的非常广。也就是说德川家康最终能够建立三百年德川幕府靠的就是信长时期打下的统一基础。织田为德川最后的一统扫清了障碍。四、织田信长本人的独特魅力。日本这个国家社会压力巨大,这个社会有一种循规蹈矩的感觉。
真的是将每个人作为了国家这个机械的一个零件。每个人的私人生活首先要受到整个社会的约束,离经叛道的人会被社会所抛弃。所以日本才会有那么多的“家里蹲”或者忍受不了生活的压力选择自杀的人。人都是缺什么想要什么。织田信长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离经叛道,从来不会受到世俗的约束,真正的活出了自我。他会穿的乱七八糟的衣服在乡间乱窜,和一大堆野孩子进行摔跤,甚至穿着女装跳舞。
织田信长在日本人心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日本人心目中的织田信长其实和历史上的织田信长差距非常大的。就好像对于中国人来说,认知里三国时代的英雄、奸雄、恶人形象都与历史上相差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老百姓需要有这么一种神化的人存在。在战前,因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织田信长就被神化成了一个战国时代的与整个社会都格格不入的人。这里面都反映了当时的日本需要向百姓们传达的内容,例如:桶狭间奇袭→以小博大(日清战争、日俄战争)喜好西洋文化→日本西化(脱亚入欧)废除关所、乐市乐座→利益至上当然,还有最后一个 不尊重天皇就是死→本能寺之变。
为什么有些日本人认为织田信长和曹操非常相似?
在性格和生平经历上,确实织田信长和曹操有相似之处。但考虑两个人的生活时代,未尝没有织田信长在刻意模仿曹操的可能性。曹操155年出生,220年离世,纵横于汉末乱世,文韬武略皆一时之雄。而织田信长生于1534年,亡于1582年,换成中国应该是明朝嘉靖年间。两个人差了一千多年,日本人再不读书,一些中国重要的经、史还是会读的,虽然没史料显示织田信长看过《三国志》,但从很多事情的选择上,他几乎和曹操一模一样。
再有其实日本人超爱三国历史,我们三国历史最好的电脑游戏是日本光荣公司出品的《三国志》系列。他们自己贫乏的历史找来找去,也就室町幕府末期这段村长大混战能拿出来见见人,于是自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战国时代。光荣公司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题材,连续出品了《信长的野望》和《太阁立志传》系列。或许是懒,不愿意改图,或许就是想蹭点三国的影响。
有意无意间,他们把曹操和织田信长的相貌做的十分相似。日本那群平成废宅们玩游戏时间长了,也就认为这两者很相似了。下图是光荣游戏中曹操和织田信长的对比,一看就明白,左侧的是织田信长,右侧的是曹操。其实我们细看历史,曹操和织田信长还是有很多区别的。他俩少年时都属于浮浪子弟,但曹操的浮浪更像一种反击,他是宦官之后(他父亲是宦官的义子),生来就被人看不起,所以经常横冲直撞。
而织田信长更像一种表演,信长的父亲就是尾张的大名,他不会被人看不起,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但这哥们还是身穿红色浴袍满街晃荡,得了一个“尾张大傻瓜”的外号。之后的轨迹区别也很大,曹操是举孝廉做了校尉,信长是在他父亲去世后继承了家督。也就是说曹操是从中下层官吏中磨砺出来的,信长是在阴谋诡计里挣扎出来的。履历上的不同造成了用人上极大的差别,曹操更喜欢用亲族,在曹操麾下姓曹的和姓夏侯的多如牛毛。
而信长在和哥哥弟弟们反复争夺才坐稳家督后,能不用姓织田的就尽量不用,他会尽量提拔柴田盛家、丹羽长秀、木下藤吉郎(丰臣秀吉)这类外姓武士或者在自己的小姓里选拔人才。而我觉得这两个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对自己的定位,虽然他俩都蔑视权威,在当时背了不少骂名,曹操被称为“篡汉逆贼”,织田信长被称为“第六天魔王”。但曹操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守护者,他《让县自鸣本志令》中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而织田信长面对武田信玄自称“天台座主沙门信玄”的挑衅时,欣然在回信中落款“第六天魔王信长”,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挑战者。守护者和挑战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守护者会不时向下看,挑战者则不断向前冲。所以曹操会经常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类诗句,在曹操心里除了天下,还有百姓。而织田信长更愿意高歌“人间五十年,如梦又似幻,任人生一度,入灭即当前,放眼天下,岂有长生不灭者”。
织田信长的「长」是念cháng还是zhǎng?
日本历史名人织田信长名字中的“长”字应该读chang(二声)。日语当中借用的中国文字即汉字,通常有两种读音方式,一种叫做“音读”,一种叫做“训读”。 训读(日语:训読み)是使用该等汉字之日本固有同义语汇的读音。所以训读只借用汉字的形和义,不采用汉语的音。相对的,若使用该等汉字当初传入日本时的汉语发音,则称为音读。
同样有使用汉字的韩国、朝鲜、越南及少数民族(如壮、瑶)语言也有类似训读的汉字发音方式。在韩国、朝鲜,这种汉字发音方式被称为"释读"。不同的训读读音的作用是避免同型汉字之间的歧义。例如“生”这个汉字可以有“未煮熟”及“生存”等多种意思。在日语中前者读作"なま"(nama),后者为"いきる"(ikiru)。
所以不同的训读读音代表着一个独特的词汇含义。有了这些背景知识以后,我们回过头来看“织田信长”这个名字。“织田信长”日语为“おだ のぶなが”,读作Oda Nobunaga。其中“长”这个字对应的日文是“なが”,读音是“naga”。 而“长”这个字在日语里的音读应该是“ちょう”,读作“chyou”。 所以这里的“naga”应该是是“长”这个汉字在日语里的训读。
为何很多日本游戏都喜欢将织田信长设定为大魔王?
因为织田信长牛逼啊,所以就让他来做反派了。不过在这里要辟一下谣,就是织田信长的“佛敌”和“魔王”到底是怎么回事。例如很多人会把织田信长火烧比叡山和攻打本愿寺拿来做例子,说织田信长与佛教敌对,被人称为“佛敌”,这明显就是不熟悉日本的佛教造成的错觉。比叡山延历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寺院,本愿寺是佛教净土真宗的寺院,二者完全不是一个派系的,日本的佛教,别说不同的宗派了,就算是本宗本派都经常出现不同寺院的私斗。
另外,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本愿寺是日本佛教界一哥?你把南都兴福寺和北岭延历寺置于何地?织田信长在攻打越前国的一向一揆(支持者为本愿寺)时,就曾拉拢了和本愿寺同属净土真宗的真宗高田派、三门徒派加入织田方,除了净土真宗以外,和本愿寺有着血海深仇的佛教法华宗也站在了织田信长的一边。“魔王”的称呼实际上来源于葡萄牙的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的记载,他在给耶稣会的报告中提到,织田信长火烧延历寺之后,延历寺的很多僧人都逃到了武田家麾下请求庇护。
武田信玄在西进攻打织田、德川时,便写信给信长自称是“天台座主沙门信玄”(实际上他并非天台座主),对此,织田信长便回应道自己是“第六天魔王”。弗洛伊斯还特意写到,魔王是指恶魔之王,所有佛教宗派的敌人。实际上呢,这个记载满有问题的,首先织田信长不是与所有佛教敌对,其次弗洛伊斯可能也有故意借夸大信长来夸大自己。
怎么评价《信长之野望》,日本人怎么看待这款游戏的?
在说正题之前,先问各位一个问题,在各位还没有正式开始接触历史方面的教科书时,各位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的呢?对于拾部君这一代的人来说,在小时候还没有正式接触历史书时,主要是通过以下这几种途径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真人影视作品,以及动漫游戏。拾部君从很小的时候就在影视作品中了解到中国古代三国时代的历史,当时对于整个三国时代,只是有一个大概的轮廓,而真正开始了解到具体的人物时,除了《三国演义》这本经典古代名著外,拾部君在小学的时候还在电脑上玩了一款三国题材的日本游戏......这款游戏让拾部君相当难忘,拾部君从这款游戏中真正了解了三国中曹操这名人物,这款游戏就是日本著名游戏企业光荣所推出的《三国志曹操传》。
这款游戏将曹操的个人发展历史结合到战棋类的游戏模式中(如果拾部君没有记错游戏模式和玩法的话),使得拾部君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确实了解到一部分知识,当然,跟历史书上写的内容,肯定还是不够专业详实的。不过对于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拾部君来说,在游戏中了解到的历史足够在同学面前显摆显摆了。后来,拾部君知道,光荣这家游戏企业还推出了另外的一些历史题材,尤其是中国历史题材的模拟游戏,在国内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三国无双》系列以及《真.三国无双系列》了,这些游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日本人对三国的历史提起了很大的兴趣。
日本的游戏以及动漫产业这一点是很厉害的,很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日本或者中国的历史,以及各个现实中存在的行业的生存状态,都可以在日本动漫和游戏中接触得到。在很久之前,拾部君就接触到了这样的一条消息,称有一名家长写感谢信给日本的某家游戏公司,感谢游戏公司推出的游戏使得自己家孩子的汉字成绩有了提高。近期,日本今年的第19号超强台风侵袭日本,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好在台风现在已经过去了,日本民众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最近,有一名日本网友在推特上表示,感谢光荣之前推出的《信长的野望》游戏系列,因为在这名网友小学生的时候,通过《信长的野望》游戏系列,学习到了“治水”是防范台风的非常重要的措施。所以这名网友怒赞《信长的野望》是神游戏。当开始从一款日本历史题材游戏中了解到治水对于防范台风的重要性之后,经过了这场超强台风,这名日本网友有了非常深刻的体会,果然通过游戏中得到的知识,真的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切实的影响。
所以也不要老是总说什么游戏是青少年的精神毒品这种话了,不同类型的游戏作品会对玩家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然有部分游戏确实是有害的,但是对于那些能够从中学习到历史知识,或者像是防范台风那样的知识的话,这款游戏不应该被过分抹黑,而是应该让玩家更加合理游玩这些游戏。关注【拾部次元】,一个由漫画家撰写,有态度的动漫频道。
日本战国时期,织田四天王之一的明智光秀,为何会背叛织田信长?
连日本人自己都没有高清楚明智光秀背叛织田信长的动机,我们就更难了,明智光秀在被丰臣秀吉击败后死没有死也是个大的疑问,乃至于后来著名的坂本龙马是不是明智光秀的后代也是一个谜团。下面只能列一列明智光秀为什么要背叛、以及他袭杀织田信长可能的动机。一、诸多看似有理,又着调的背主动机1、明智光秀在接待德川家康的宴会上被织田信长所侮辱,因此怀恨在心。
后来建立德川幕府的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一起被称为日本战国三杰,是他们共同的、前赴后继的努力,终于结束了日本分裂为六十多国、以及数不清的烟尘势力的战国时代。丰臣秀吉、明智光秀都曾经是织田信长最重要的部将,他们与柴田胜家、丹羽长秀一起被称为织田四天王。而德川家康,是织田信长的附属大名兼盟友。这些人一起努力,到织田信长末年,已经统一了日本六十多国中的二十二国,大有一统日本的趋势。
在这个时候,织田信长宴请老盟友德川家康来赴宴,结果呢,负责宴会的明智光秀准备不周,乃至于盘子里有死鱼之类的,被织田大声呵斥,甚至说被他打了耳光。事后,明智光秀被织田信长惩罚,让他带兵去援助攻打毛利家的丰臣秀吉(此时还叫羽柴秀吉),在军前还要听丰臣秀吉的指挥。感觉深受侮辱的明智光秀因此发动叛乱,袭击了住在京城本能寺的织田信长,导致日本战国霸主织田纵火自焚。
这是很多游戏里都采纳的,织田还在临死前骂道:光秀这个心胸狭窄的家伙。2、明智光秀在敌军做人质的母亲,因为织田信长不守信用,被敌军杀死。这件事情,传说是发生在接待德川宴会之前,明智光秀受命攻打丹波,但屡招挫折,他以其母亲为人质,与当地豪族波多野氏达成归附条件。波多野去见织田信长,却被织田不守信用杀死,于是波多野家也杀死明智光秀之母泄愤。
3、扶助天皇,避免织田信长废灭天皇;或是扶助足利将军,想要恢复足利幕府统治。明智光秀在织田军中,算是名门出身,文化程度也在诸将中算很高的,大概与天皇的朝廷关系也不错。有人认为,当时的朝廷怕织田夺位,废黜天皇,因此和明智合谋,让明智光秀杀死织田信长。扶持足利幕府大概也是差不多的道理,自镰仓幕府源赖朝以来,日本就长期处在征夷大将军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首脑,将军才是真正的第一人。
明智光秀在服务织田之前,实际上当过将军足利义昭的家臣,因此,有人认为明智光秀是要恢复足利幕府的旧秩序。4、野心趋使。大概就是说明智光秀想对织田取而代之。5、各种阴谋大杂烩。有什么丰臣秀吉的阴谋、德川家康的阴谋、四国岛长宗我部家的阴谋,一大堆,不提了。6、自救说。即织田信长为人严厉,之前织田家的重臣林秀贞、佐久间信盛等人都被流放,织田削夺明智光秀领地,让明智光秀担心重蹈那些人的覆辙,因此谋反。
以上各种说法,都被认为有一定道理,但都没有原始资料佐证。星火辰觉着吧,被广泛采用的侮辱一说,结合日本人的性格来看,还真有些不对,因为日本人其实比中国人还能含垢忍耻,织田的严厉是一贯的,明智不至于挨个耳光就受不了了。至于扶助天皇、将军之类的,在日本战国那个下克上的乱世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太不符合当时日本的总体情形,身为日本战国时代人的明智,还不可能有德川幕府后来提倡的忠勇。
各种阴谋论也是着调,明智并不比这些人弱,干嘛给这些人当枪使。剩下的野心、自救、人质母亲被杀,倒是有可能的。二、星火辰为什么赞成明智光秀造反的野心、自救论其母被杀一事,倘若是真实的,当然会很刺激明智,但是不是有这件事儿,据日本人自己考证,就疑点颇多,此处不论。以日本战国当时总体的形势来推断,造反、下克上,是那个时代常有的事儿。
后来,我们大概也看到,无论是织田四天王,还是德川家康,他们对织田信长更多的都不是感恩,而是畏惧。因此,在织田信长死后,即便其几个儿子还活着,但织田家的领土和权力迅速被几个部将所分割。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柴田胜家、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他们分割织田家的权势是不手软的。这是为什么?大家应该知道,德川家康对织田信长其实一直在隐忍,他最能干的大儿子德川信康,是被织田信长所逼杀的。
柴田胜家,原本在织田信长初任织田家家督时,就是织田信长的对手,因为失败了,这才服从的织田信长号令,为其冲锋陷阵。而丰臣秀吉,从个小厮被织田信长拔擢为大将,算是受恩最多的人,但他对织田除了感激,恐怕更多也是恐惧。那与他们地位大概相当的明智肯定也是如此。明智造反,他最初的判断是应该是他的领地离京都最近,杀死只要少数近卫保护的织田信长后,可以迅速占领京都,控制朝廷。
朝廷肯定乐于见到织田这个大威胁被除去,从而不但不会让天下诸侯讨伐他,还会嘉奖他。而织田信长手下诸将呢,因为都各自占据大量土地,成为一方大名,他们也乐于见到这种局面,失去了头上的剑,正好自己逍遥。即便有人真想以为织田报仇之名讨伐他,其一能和他匹敌的人很少,只有柴田、羽柴(即丰臣)和德川数人,其二、因为受织田之邀,德川本人就在京都附近,根本逃命都来不及,根本没办法讨伐他。
而羽柴正在很远的地方和强大的毛利军纠缠着,柴田也在东边儿和北陆强大的敌人纠缠着。其三、即便这些人真能打来,那已经是较晚的事儿,他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何况实力也不逊于这些人,何况,他还有细川藤孝这个强大的老亲家可以做为后援。星火辰的这些推论,绝对都是符合逻辑的。然而形势的发展出乎明智的意料。三、明智光秀叛乱后的失败第一层意外是丰臣秀吉居然可以摆脱毛利,迅速回军来讨伐他,这场战争就叫天王山之战(不知道现在常说的争夺天王山是不是这么来的),结果明智大败。
第二层意外是他的老亲家细川藤孝并不把他当回事儿。第三层意外是天下的诸侯居然真以背主的名义来声讨他。关于明智的结局,也是众说纷纭,有说他逃跑时被野武士杀死的,被农民搞死的,也有说他没死的,说他出家为僧的,甚至冒出和美女隐居一说。真是五花八门,可见日本小说家比中国小说家还有想象力,漫画风十足。(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在游戏《信长之野望12》中,1555年尾张统一剧本织田信长如何打败今川义元的上洛?
大家好,欢迎乘坐游戏探索机!1555年尾张国刚刚完成统一,年仅22岁的织田信长继任家督。邻近的三河、远江国主,号称“东海道第一弓取”的今川义元,一心想要完成“上洛”的梦想,对尾张国虎视眈眈…… 游戏进行到1555年秋,今川义元举倾国之兵,分四路,入侵尾张。面对强大的敌人,玩家如何取胜呢?下面笔者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探讨。
今川军大兵压境,织田军内部笼城、迎击意见不统一,而此时信长已下定决心。今川义元队进入尾张境内,玩家选择信长亲自带队,奇袭今川本队。 奇袭前,织田信长在小姓的伴鼓下,跳起了《敦盛》舞,唱到:“短短人生五十载,相较悠悠天地之长久,如梦似幻。既有生,则有死。”舞罢,穿上甲胄,拿起武器,跨马带领奇袭队向热田神宫出发。
今川义元过于轻敌,在进入尾张国后,未遇到激烈的反抗,于是在桶狭间办起酒宴,犒赏三军。“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至理名言应验了,连老天爷也神助攻了一把,下起了骤雨。信长下达了作战指令:目标只有今川义元的脑袋而已。奇袭队势如破竹,攻陷今川本队大本营。 奇袭成功后,今川军全军陷入混乱,今川义元也在桶狭间一战中被毛利新助讨死,其他部队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