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网络旗下游戏,探寻《狼图腾》
作者:本站作者原著小说本身格局不及《狼图腾》那样民族史诗的气魄,更倾向于生命回归自然的纯真主题,所以二者在主题上已然没有可比性。回到问题来说,《重返狼群》和《狼图腾》虽然都是根据以狼为主题的小说所改编的电影,但其实二者并没有可比性,另外,也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狼图腾为什么被骂?
提到最多的就是血统论,一个不怎么中式的词语。他把汉人,定义成羊,游牧是狼,说羊是温顺的,是弱,还总被欺负,每次崛起都是游牧输血,才有的阳刚与血性。真的很扯,如果我们真的那么弱,我们早就消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恰恰相反的四大文明发祥地只有我们没有断,而且一直是亚州已知世界的中心地位,游牧那么强怎么会一直在苦寒的塞北呢?!这不合理嘛!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分化很明显,大部分人是农民不是战士,突如其来的战争失去有限的组织,确实很荣容易被击败甚至被屠杀。
但是经过战争的洗礼,哪怕是神州陆沉的东晋,北方十不存一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发出屠胡令。实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是需要适应的时间。生活在漠北的恶劣环境一样可以让我们变得彪悍,而游牧进入中原腐蚀的更快,这个和什么血统论没关系,只能说他们没见识过,和贪官多寒门一样,穷怕了。看看我们的上古史上古神话,我们是大自然一步步斗争,才存下来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这神话人物的那种不屈服于自然和困难的精神,我们尊重祖先,我们敬畏天地。
有人说我们信很多神,但没有信仰,错了,我们有信仰,我们信自己。从东周把游牧赶出中原起,秦朝打匈奴,汉朝,打匈奴,曹魏匈奴,隋朝打突厥,唐朝打突厥,宋朝弱点也僵持了三四百年啊!打一次次打退游牧入侵,保住身后土地靠的可不是老爷,是我们的血和肉!就因为游牧两次建立统一王朝就自卑,你心理是不是太脆弱了点,况且主流文化又没改变。
电影《重返狼群》能拿来和《狼图腾》作对比吗?
去年在某电影节上看过《重返狼群》,从当时放映的效果来看,电影并不理想。回到问题来说,《重返狼群》和《狼图腾》虽然都是根据以狼为主题的小说所改编的电影,但其实二者并没有可比性,另外,也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狼图腾》的文学价值毋庸置疑,作者姜戎深厚的文学功底不必说,更加重要的是这本早已超越了小说范畴的文学作品本身的厚重感。
小说《狼图腾》是根据是一个知青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蒙古插队时,所目睹的草原由盛转衰的过程和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冲突。原著依托于一个大时代背景,讲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生命史诗,借用“狼”这个千百年的民族图腾象征,探究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改编版电影由法国大师级导演让·雅克·贝汉执导,尽管是牧民与狼之间关于生存的斗争故事,但其宏大的场面和气势恢宏的情感脉络都是值得称赞的,此外,电影中对于狼的银幕形象再现是非常成功的。
尽管电影的改编存在一些客观上的问题,但仍然是当年一部值得记住的电影。再说说《重返狼群》,小说的作者李微漪也是电影里的女主局和制片人。电影根据她本人的小说所改编,基本保留了大部分小说里的细节,讲述了女主角在若尔盖草原偶然拯救了一只出生近五天的小狼崽,从此与狼一起生活的酸甜苦辣,最后成功放归狼的故事。原著小说本身格局不及《狼图腾》那样民族史诗的气魄,更倾向于生命回归自然的纯真主题,所以二者在主题上已然没有可比性。
而另一方面则是电影的质量,《重返狼群》的成片实在太差了。笔者不知道出品方和导演究竟是怎么定义纪录片的,影片虽然是根据真实故事里的一些影像,经过了后期的剪辑处理,但依然是在根据小说里的情节来走。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女主角对狼的情感上的描画,这在纪录片中出现不仅干涉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大量的旁白强行附加在动物身上,试图让影片有比较丰沛的情感表达,可惜过于做作。
很显然的是, 导演对于整个纪录片的架构和故事细节的刻画是有着大量的编排与设计的,这种利用真实片段进行拼接的伪纪录片俨然早已脱离了纪录片的纪实属性。按照当时导演在接受采访时的表达,如果真如导演所说,这是一种所谓的“真实电影”,那导演和女主角在电影里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表演的成分,甚至连旁白配音都很尴尬,严重影响了普通观众的观影体验。
真正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应该是《狼图腾》,你认为呢?
《狼图腾》这部小说是通过出版商的运作而爆名的,出版商的炒作用力过猛,所以尘埃落定之后,暴露出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並不高,根本谈不上获什么诺贝尔文学奖。《狼图腾》为了宣扬民族性格的强悍勇猛,把人性中的个性的一面加以夸大,並且忽视民族传统习性中的社会历史性,直接和动物图腾挂钩,这是违背社会科学和常识的牵强附会故弄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