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斧联盟帝国之战官网 帝国之战下载
作者:本站作者苏德帝国大厦之战有多惨烈?
如果用一场战斗来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那么这场战斗,毫无疑问的是发生在苏联红军与德军之间的帝国大厦保卫战。这场帝国大厦保卫战之所以被人所重视,不仅是说它最终的结果直接促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更是侧面表达了当年这场战争的不易以及打赢这场战争后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回顾这一场战争。1944年年末,德军为了挽回当时已经出现的战争颓势,于是策划出了“阿登反击战”想要险中求胜,却不曾想被当时的反战盟军看破了阴谋,捣毁了作战计划。
不仅如此,“阿登反击战”的失利被反战盟军利用,乘胜追击之下,盟军一路突破到了距离德国柏林不足一百公里的地带,更有朱可夫所率领的苏联红军第一方面军直接突破到了奥德河畔,与柏林对望,至此,帝国大战的序幕被拉开。次年春季,朱可夫所率领的苏联红军,以百万大军突破奥德河畔防线,与德军进行了惨烈的正面对抗。在当时,苏军在军事力量上占据有利地位,只不过德军也是十分的凶猛,二者久持不下。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集中近半数兵力,以数倍于德国的第九集团军军力的优势,打开了战线的突破口,不仅将第九集团军的整四万士兵击杀,更是把剩下的主力赶出了柏林,并且切断了第九集团军与柏林的联系,使得这一支王牌之军无缘于最后的战场。1945年4月底,经过快速休整的苏联红军进入到了柏林城区,这时候,柏林城已经没有能够抗争苏联红军的军事力量了,虽然有不少的德国士兵采用巷战的方式阻击苏联红军,但终究力量太小,无法对苏联红军造成有效的打击,相反,苏联红军依靠人数的绝对优势把大部分残余的士兵都击溃了。
当然了,苏联红军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进入到柏林之后,苏联士兵发现在纳粹思想的催化下,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甚至于那些个还没枪高的儿童,竟然出现在了战场对他们进行打击,甚至于有孩童身上绑了炸弹来对苏联红军进行爆破,不过,大军压境,即使对这种不人道的作战方式极其不齿,也不会停止行进的步伐,这种事件,只能算是一个令人感到悲哀的插曲罢了。
本次的战斗终于来到了真正的重头戏,当是时,苏军占领了柏林绝大部分的城区,纵然有一些巷战影响,但是对于战局无碍,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红军首要的任务便是把象征柏林最高精神的帝国大厦占领,如此便能彻底占据柏林。可是,苏联红军却发现帝国大厦被1000名忠诚的纳粹士兵与500名外籍士兵占领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把柏林城内的绝大多数的武器装备带来大厦内,目的就是为了阻止苏联红军的前进。
发现这1500人是在4月29日,当时苏联红军本不以为意,就派遣了先前的部队200人对帝国大厦进行探测,没成想那1500士兵在帝国大厦的墙上打出无数孔洞,先遣部队没见到人呢,就被孔洞里伸出的枪打成了筛子。本来帝国大厦意义非凡,苏联红军也只是占领,不敢存有摧毁的想法,可是随着苏联士兵不断被那1500名军士打杀,领袖也顾不得太多了,直接找来了炮团,对其轰击,不料帝国大厦曾经损毁,在修复的时候大面积采取了史料,愣是把大炮给挡住了,整整90门大炮,只是把帝国大厦的外围摧毁。
在这种情况下,领袖调来了平射炮,不指望击破大厦,而是借助炮火的掩护,以士兵为主导,把帝国大厦的第一层拿下,事实上,他们做到了,他们成功进入到了第一层,只是,苏联红军迎来的不是胜利,而是最为惨烈的战斗。在进入大厦后,没有炮火的掩护,苏联红军与那1500名士兵进行短兵交接,可是,那1500人压根没有了求生的意识,他们抛弃一切,就为了杀敌。
苏联的士兵曾经回忆道:那些德军很疯狂,他们会在狭小的空间使用炸弹,丝毫不顾及自己的生命,而且,在交战的时候,他们完全不躲闪,更多的是凶猛的打击,哪怕被击倒了,他们的第一反应也是拉开手雷的保险,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做出最后的一击。1500人固然勇猛,而且在有限的空间甚至是一度占据优势,只不过兵力的差距是无论如何都弥补不了的。
怛罗斯之战,唐帝国败给了阿拉伯帝国,为何后人依旧认为唐很强?
天宝十年,唐将高仙芝率领的安西都护府部队翻越葱岭,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远征阿拉伯帝国控制的怛罗斯城。这场战争起因是高仙芝的骄横跋扈。天宝九年,身为安西四镇节度使的高仙芝,无故征讨石国。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先是应允,然后出尔反尔,掳走石国国王及其部众,残杀老弱掠抢财物。天宝十年正月,高仙芝入朝表功,廷前献俘虏,得到玄宗的嘉奖。
石国国王被斩杀,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向黑衣大食,也就是阿拉伯阿拨斯王朝求助。接到这个消息的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他主动进攻大食,率二万余唐军围攻怛罗斯城。在此之前,高仙芝在中亚是横着走的,对于刚刚平定布哈拉和粟特的叛乱的他而言,几乎是想灭谁就灭谁。他想以攻为守,阻止大食东进。阿拉伯人早就想对安西四镇动手,立即组织了十余万大军奔赴怛罗斯,双方在怛罗斯河西岸展开决战。
撒马尔罕就在怛罗斯附近,那里有大量大食军队。向来制霸东亚的唐军敢孤军深入,是没有把大食放在眼里的。大唐军队靠着步兵的强弓劲弩,先是占据了上风,唐骑兵一度压制了阿拉伯骑兵。战斗持续到第五日,唐军的葛逻禄番兵突然反叛,从背后保卫唐步兵,切断随后而来的唐骑兵。阿拉伯的军队趁此出动重骑兵突击唐步兵,高仙芝两面夹击之下,无力回天。
唐军向安西方向败退,两万人的大唐安西军,最后只剩下数千人生还。高仙芝之败,并非唐军兵力不济,而是应了那句古话:“仁义不施而攻守势异也。”高仙芝以安西四镇节度使之威,欺凌西域小国,这对大唐的西域政策伤害很大,原来臣服于大唐的西域诸国,渐渐地都对大唐口服心不服,生出逆反之心。 为什么大唐输了怛罗斯之战,后世人依旧承认大唐很强呢?先来看看,怛罗斯之战对大唐有没有根本的影响:第一, 首先怛罗斯之战失利,并且是唐军的战斗力不行,而是主将战略失策。
客场作战本就有许多不利因素,作为主将的高仙芝不能稳住联军中的葛逻禄部,导致了腹背受敌。深层次的原因,是高仙芝因骄横暴敛,失去了西域诸国的归附之心。第二, 怛罗斯之战,是唐军主动发起的,阿拉伯帝国属于防守的一方。阿拉伯调集十万军队来对付两万余唐军,证明大唐在西域之威。而最重要的是,此战没没有改变大唐和大食的疆域。
也就是说,大食打的是一场怛罗斯保卫战,它的诉求是不失国土。赢了怛罗斯之后,也未敢逾越葱岭,向大唐本土进发。第三, 怛罗斯之战,并没有改变大唐在西域的控制影响力,安西都护府依然是西域诸国的话事人。大唐在西域失去控制,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总而言之,首先,这场战争大唐虽然输了,并没有堕了大唐的国威,大唐依旧是欧亚大陆上跟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并驾齐驱的雄武帝国。
这也是要靠实力说话的,折了两万多人的部队,并且还是安西四镇的兵力,并未动摇大唐的根本。真正让大唐失去对西域控制的,是绵延九年的安史之乱。大唐的主要精力在平叛,吐蕃和回纥乘势瓜分了西域。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割据,大唐再无力经营西域。 其次,大唐并不是亡于外患,而是亡于内乱。这与亡于金人铁骑之下的北宋、亡于蒙古人手的南宋、亡于后金崛起叩关而入的大明,有根本的区别。
此三个亡于异族之手的王朝,特别是两宋,是亡于武力的羸弱。自两宋之后,华夏尚武之风渐渐被阉割,所以后人常思慕强唐盛汉。来看看大唐最盛时的疆域:“唐地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南、北皆如前汉盛时,东不及而西过之。”再来看看唐极盛时的六大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治金山(阿尔泰山境内),领碛北诸府州;单于都护府,治云中,领碛南诸府州; 安西都护府,治龟兹,领西域诸府州; 北庭都护府,治庭州,领天山以北诸府州; 安东都护府,治平壤,领高丽诸府州; 安南都护府,治交州(安南境内),领交趾府和海南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