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战纪之铁骑帝国游戏攻略 铁骑帝国游戏下载
作者:本站作者蒙古帝国为何昙花一现?
主要是因为其实行分封制,成吉思汗将蒙古各部统一后南征北战,把蒙古人的士气和战术发挥到极致,可是他去世后,儿孙们瓜分了他治下的领土和军队。蒙古人实行库里台大会制度,也就是说各个军阀都有土地兵权,一旦大汗去世,其他候选人无论在多遥远的的地方打仗,都会回来争权夺利。这是个弊端,内部争斗耽误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另外,既然已经分封久而久之,原先的兄弟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血缘越来越远,同当地土著通婚并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又导致文化上的断裂。最重要的是,当时的蒙古帝国横跨整个亚洲大陆,交流不方便,在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领导的情况下,分裂是不可避免的。蒙古帝国马上得天下,靠的是武力。但是游牧民族在文化上却没有什么很深的造诣,因此很快被所征服民族的先进文化同化,比如在西亚等地的蒙古统治者大都信了伊斯兰教。
如何评价帝国双壁之一的卫青功绩?
卫青是大汉军队改革先锋战将,创造深入敌穴,长途袭击,擒敌先擒王革命性创举,一举改变华夏中原长期以阵地战,攻坚战,防御战的被动战争态势,形成长驱直入直捣龙城,新的灵活积极运动战法,改变原有被动防御,以长城为要塞,长期等待耐打状态,有军事创造性改革创新意义。彻底扭转大汉历史性长期被动耐打,屡屡失败,赔款求和的局面。
形成主动出击,深入大漠追杀仇敌,灭敌国求全胜理念,立求围剿全歼匈奴贼冦全新战争格局发展全新战争形势。卫青身为奴隶,不怕挫折,勇于创新战法破匈奴,首次出征,就能勇敢奇袭龙城。打破了从自古以来南下匈奴南侵,汉人被动放弃或者赶走敌人没有损失人员物质就算大胜利局面,也深入大漠漠打破匈奴不败神话。曾七战七胜以武装车阵,大破伊稚斜单于主力骑兵冲击。
更从原来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卫青敢于破除旧套,以战养战,用深入敌后,用敌物资,开拓创意破敌新兴战法。以战略上,永远信心保满,以严明纪律,同甘共苦,勇于牺牲为北国彊域开拓。为大汉强大做出重大贡献。一系列改革,使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权倾朝野,从不养士,更不为名 作为将军,也是奉法遵职,使自己对上级有礼貌,对士卒多恩德,众人齐心为国尽忠效劳。
更加注重军事技术训练,使将士武艺高强,屡次率兵征战在重大危险局面下,由于指挥得当,通晓军事谋略,号令严明,对敌作战勇敢,勇于牺牲,时常身先士卒,使多次危险多叵,却场场胜利。在匈奴人多势众汉军伤亡巨大,进入大漠中在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都因抵挡不住匈奴的攻势,赵信率领剩余人马报降了,右将苏建拼死抵抗,双方力量悬殊汉军全军覆没,汉右将军苏建血战拚死突围逃脱,回到卫青营帐下请求处分。
卫青有权处死苏建,部下建议重罚以树威立信。卫青体量苏建以几干人马抵挡匈奴大军,死里逃生,还能回来请求处罚,没有临阵脱北逃。这种牺牲精神,甚至对未来投降人员影响重大,是血性汉子,不怕罚重。打了败仗肯回来自首就是好汉,卫青未罚。使苏建在汉武帝处理时并建议从轻发落,使苏建的由死罪。变赎金削职为民。从而卫青为大汉保留很多英才,留下传奇李广神话,树立李家英雄榜样,被后人赞扬的干古才干绝人,天生良将,立功沙漠,能长驱数十万众兵,纵横北国。
声威功烈,名震大汉。是真正绝代天骄,社稷良材。卫青的新的战争理念 战略远景。深深影响后世人们对其认可。外甥名将霍去病,更是为其发挥作用巨大。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感,用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更是有初战带八百勇士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开辟河西数干里。
把宋朝换成任意朝代,面对最强盛时期的蒙古帝国哪个能实现反杀?
我的观点,不要过于拔高蒙古历史上强悍的一面,这一方面是蒙古通过血腥杀戮屠城而有意为之,另一方面,蒙古当时的对立面都太挼了,所以才造成蒙古吊打欧亚大陆的局面。平心而论,蒙古人的战争文化是几千年来北方游牧民族的延续,虽然隔着将近一千年,但匈奴的骑射和蒙古并无二致,两者合则攻略,散则游牧的兵民结合体的社会形态也是如出一辙。
之所以匈奴和蒙古最终走上了两条命运的轨迹,和他们所遇到对手的强弱是密不可分的。匈奴时代,面临的是意气风发的秦赵燕以及后来的大汉帝国,一千年间双方大战不断,最终还是以中原一方文化经济及军力强盛一筹而胜出,以匈奴除西迁逃走一部外大部分融入华夏血脉而告结束。这几个中央或地方政权,既是匈奴强硬的对手,如果不考虑武器的代差,让他们修理蒙古,也是不在话下。
首先是社会动员能力,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基本和匈奴是互有胜负,秦统一之后则成了彻底的碾压,所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说的就是秦的这种碾压式优势。在我看来,秦之所以能碾压匈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秦高度管控的社会形态,是松散的游牧民族所不具备的 所谓利用苛刻的刑法为背书的举国动员体系,甩匈奴几条街都不止。
二是秦帝国尚武色彩浓厚,尤其是军功爵制的推出,引发了民间广泛的尚武风潮,这和半牧半战的匈奴百姓相比 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其三,秦本身也是从习惯游牧的西北少数民族演化而来的,匈奴那套战术对他们基本免疫。汉代一开始由于没有掌握住技巧,引来白登之耻,随后举国励精图治,从另一条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那就是举国养马,用举国体制所带来的空前国力优势来碾压匈奴,经济上举国养马供给战争,外交上凿空西域侧翼突击,分散匈奴力量,军事上历代多次进击以攻代守,谋略上分化瓦解无所不用其极。
尽管代价比秦代高处很多,但汉代一套组合拳下来,匈奴也算是被玩坏了。同样的思路,西方的罗马强盛时期也是有大把的办法对付匈奴或蒙古这类游牧民族的。罗马在北非和马西尼萨作战时就采用了步步为营压缩敌人生存转战空间的做法,同时收买地方同盟,孤立核心对手,硬逼着强敌马西尼萨不得不放弃行之有效的奔袭战术而和罗马打阵地战最终功亏一篑。
而反观蒙古兴起时所面临的环境,金和西夏,北宋长期对峙,三方精力都放在西北华北这一条线上,对充满隐患的北方缺乏必要的关注,认为一盘散沙就可以了,但没想到成吉思汗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大致统一了蒙古诸部,并集聚力量大举南侵。这种战略疏忽,不仅比不了举国上下几十年如一日以匈奴为头号强敌的汉帝国,也比不上和匈奴朝夕相处都打出审美疲劳的秦赵两国,所以,一旦这个方向崛起一个新的政治力量,当然就力不从心了。